网站首页 > 企业动态> 文章内容

这么多好东东还不抓紧来看!

※发布时间:2023-10-15 20:57:27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2015年,动画创作者卫诗磊创办了费那奇动画小组。小组以号为平台,渐渐汇聚起一批动画作者,他们以节日为题,创作制作周期较短、更为简易的GIF动画,以较为松散的方式形成了动画人的交流沙龙。

  从两三年前开始,小组中的几位动画作者注意到动画正在面临被电影和当代艺术收编和边缘化的窘境。这种挤压感使他们深感开辟自己空间的紧迫。

  于是,带着作者对作者的体认与共情,也带着此前于各色论坛、展映中积累的策划经验与人脉资源,去年11月他们终于成功使费那奇动画周这一专注推广动画的影展落地成型,在每年年末暗淡干燥的冬日为观众带来多色的审美体验。

  第二届费那奇动画周已于2020年11月18日正式开幕。本届动画周既有汇聚了近两年内最新作品的竞赛单元,也保留了邀请国际知名动画策展人策划、主要以国家为单位介绍海外作品的特别单元和海外艺术院校作品展映单元。

  而动画周也为费那奇动画小组特别设置了GIF单元,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将动画周背后的小组社群紧密联系在影展现场。

  在本届动画周开幕前,我们受“幕味儿”公号委托,有幸采访到费那奇动画小组创始人、费那奇动画周项目监制卫诗磊。身兼动画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多重身份,他与我们分享了费那奇动画小组、费那奇动画周成立背景与运营方式,也介绍了本届动画周中的几个亮点。

  简单介绍一下我观察的10年以内动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动画”这个提法先是在一些电影节中被提到。大概十年前,中国各大城市开始出现一些电影节,比如、重庆、南京等。这些电影节纷纷加设了动画单元。

  还有另一种归类是把动画放在当代艺术的展览之中。比如从2012年起开始举办的“深圳动画双年展”。动画,虽然频繁出现在电影和当代艺术的语境中,但都很边缘,很弱势。

  动画的策展人在2012年左右也在慢慢做一些尝试,比如2012年由张亚璇策展的西安国际动画节,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中国动画电影节,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当时中国动画的面貌,参与的动画艺术家阵容非常齐整,我也是在那次动画节中认识了很多费那奇动画小组的朋友。很可惜只做了一届。

  当然也包括2011年由皮三发起的中国动画电影论坛,每年举办一届。皮三既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动画导演,也是早期的动画艺术家之一。所以中国动画电影论坛也是五五开,一半是做商业方向的论坛,另一半是做动画放映。

  这在当时以商业动画为主基调的大中已经常大的一个进步了。论坛采用策展人制,也因此很多动画人开始参与到策展之中,许多费那奇动画周的组织者也都曾参与过论坛的相关工作。

  2018年在举行了最后一次中国动画电影论坛,当时的主题叫做“变形的隐喻”,策展人是朱彦潼和陈晨。之后论坛就停止了在的活动,迁址到了江苏省南通市,现在叫做东布洲国际动画周。

  除了国内的动画活动之外,在2010年前后很多动画作者开始频繁登陆国际动画节,并在国外专业的动画节中相遇。参加国际动画节,一方面我们开始确认动画这种概念,确信这是一种关注个人表达的动画形式,是值得被认真和严肃对待的。另一方面我们也逐渐在内心中埋下了一颗在中国举办动画节的种子。

  费那奇动画周,从2019年第一届的开始就已经非常完整了,因为它并不是一个一拍脑袋灵光一现的事情,而是一件顺势而为的事情。我们的核心团队几乎每一位都是动画作者,每个中都怀着一颗动画节的种子,同时很多人也有着多年的策展经验。所以费那奇并不完全是全新的尝试,而是背后有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

  今年的初审团队有两位费那奇组委会,分别是朱彦潼与陈莲华,除此之外还请到了在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任教的漫画作者Anusman(王烁)、动画导演刘高翔、工作于林象文化的电影策展人苏小楠。

  我们希望评委阵容是多元的,都是动画人的话也有很大局限性,你的眼光太专业了,太专业也是问题。所以我们想请能代表不同立场的评委,背景越丰富越好。我们不希望选出的都只是动画作者立场的片子。

  评委的工作很辛苦,对他们的要求也很严格,总共收到601部影片,需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全部完整地看完。Anusman写了一篇初审回顾,里面说他从小到大所有看过的动画的时长加在一起,可能也就和这次所看的持平。

  评委们会以投票的方式选择作品,同时也会对选出的影片进行大致分类,对动画周放映现场该如何组织竞赛单元提出自己的意见。

  费那奇动画小组与费那奇动画周的关系非常紧密。不仅费那奇动画周的组委会都直接出自费那奇动画小组,许多入围的艺术家也是小组的。这在其他影展的策展模式中很少见,能否与我们分享下费那奇动画小组的创立和组织方式?

  就像刚才所说,之前的电影节、艺术展中的电影选片人和艺术策展人,他们往往都来自其他专业,对动画都不能算特别了解。但慢慢通过这些与动画有关的活动,动画作者开始聚集在一起,作者间形成了一种认同感。并且开始反思动画本体性的问题。费那奇动画小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15年成立的,今年正好是五周年的纪念。

  开始的时候每逢节日小组都会做以节日为主题的GIF创作。GIF是最简单的一种动画,同时又有一定制作门槛,所以GIF就像一个动画作者的准入凭证一样。我们更多的是采用邀请和推荐的方法加入小组,因此在各种动画节上认识的动画入围作者是加入的首选。

  而且作者之间的感情是比较真诚的,有相互尊重的前提,同时普遍没有什么功利心,可以聊创作聊的很深,人又都比较有趣,在一起也可以玩的很开心。最近特别流行玩狼人杀,几十个人一起可以杀通宵。费那奇动画小组与其说是一个专业的动画精英小组,不如说是一个动画作者的俱乐部。

  动画作者心中都是有动画节情结的。自己做的片子能跟观众见面,并收到观众及时的反馈,这对于动画作者来说太重要了。如果不者的话,可能就很难理解作者对放映的看重。

  费那奇动画小组的也好,费那奇动画周的组织者也好,本身都是作者出身,都希望我的片子能遇到观众。不仅仅是国际观众,我们更想让国内的看到,这个意义是更重大的。所以其实大家共同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能做一个动画周,并且它要首先满足自己作为“作者”的期望,所以费那奇动画周也是一个非常重视放映的动画周。

  去年第一届动画周,我们想把费那奇动画小组的GIF传统保留下来,策划一个线上的动画节。于是开始做了“后人类GIF单元”。团队刘豪格设计了一个影像装置,是由很多个高高低低的LED电子屏幕错落排列的电子装置,循环播放不同的GIF动画,在现实中打造出一个虚拟赛博格的空间。

  第一届时费那奇就策划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30年经典回顾,今年是艺术学院的作品展映,这个关注艺术院校的单元是如何策划组织的?

  当下留学生已然成为动画创作的主力军了。现在费那奇的大部分动画作者都是留学生。去年的皇家艺术学院回顾是我们团队的皇艺毕业生俞悠洋策划的。今年艺术学院单元是由他们的毕业生熊诗艺策划。他们通过学校校友间的联结,可以更容易邀请到同学、校友并确认作品授权。

  今年动画周会举办一场特别的学术论坛,叫做“美术片的最后荣光:上海国际动画周考古行动”,为什么会选择回看这段历史?

  我曾经遇到一位国外动画大师级的前辈跟我说,原来在中国有一个全世界最牛的动画节,就是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这样的经历很多动画作者都有,后来逐渐成为一个动画作者内部口口相传的一个传说。

  今年年初策划费那奇的时候,疫情还很严重。我们非常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于是我们重新想起了关于上海国际动画节的那个传说,想深入做一下知识考古,挖掘一下它的来龙去脉。看看能否给我们一些思。后来发现很多国际上的动画大师都曾在年轻时参与过这个动画周。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山村浩二在得知我们的这个策划后,也发给我们他当年入围时用8毫米摄像机录的一段关于老上海的视频。

  后来我们邀请了空藏动漫资料馆的傅广超,由他执笔编写了8篇关于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的知识考古文章。我们还会在动画周期间做一场直播,时间是11月22日周日上午10点。

  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的组织形式与费那奇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一个自上而下,国家主导的动画大赛。是由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亲自批示、由国有企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办的动画节。

  跟现在的费那奇动画周比起来,作品虽然都是动画。但是动画的制片模式也是完全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是集体动画制作,而现在几乎全部是动画创作。这个背后除了社会、经济的变化外,还有翻天覆地的技术变革。随着90年代市场经济的到来,许多制片厂体质内的动画人都下海从商了,中国美术片的荣光时刻就此终结。

  1992年的第二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皮克斯的创始人、《玩具总动员》的导演约翰·拉塞特也是当时入围的作者之一。很有趣的是,他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位动画作者,他的作品是使用三维电脑技术制作的。他所代表的的动画,也是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留给费那奇动画周的一个动画的种子。

  动画制作费时费力,几乎所有年轻的动画人都只有能力制作短片,很难获得与电影长片、纪录片同等水平的放映机会和关注度。同时大型商业动画公司的院线长片也几乎垄断了大众对于动画的所有注意力。每年的费那奇动画周已成为为数不多可以近距离接触动画的机会。

  它的团队策展模式、线上线下的联动,以及对社群和聚集感的强调、对艺术院校动画的观察、对动画史有意识的转身回看,相信对于一些想要尝试影像艺术策展的年轻实践者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费那奇动画小组与动画周仍然继续着大量与当代艺术界、电影界的交流与互动,显然,他们正在获得新的身份与线部动画短片在第二届费那奇动画周展映,30多位动画作者将到场交流,现场还有GIF展和艺术市集一齐与观众见面。如果你身,一定不要错过这场动画的年末盛会。

  

关键词:gif动画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