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基建投资> 文章内容

英国应向中国学习基建投资

※发布时间:2015-3-30 15:54:4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到天津的距离是150公里,30年前,如果驱车的话需要8个小时。大约十年前,高速公的投资让这一时间缩短至两个小时。如今,如果乘坐高铁的话,时间仅为30分钟。

  在发展中经济体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将会取得巨大而明显的收益。但英国保险公司标准人寿(Standard Life)的董事长格里•格里姆斯通(Gerry Grimstone)确信,英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也可以从中学习经验。标准人寿在中国的总部位于天津。

  有这种想法的并非他一人。英国法通保险集团(Legal & General)已经大举进军这一领域。今年1月,该公司承诺将为一个拟投资150亿英镑的住房和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出资15亿英镑。法通保险首席执行官纳杰尔•威尔逊(Nigel Wilson)一直大力呼吁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他也率先将投资配置转向此类资产。

  英国其他主要保险商保诚集团(Prudential)和英杰华(Aviva)较为低调,但他们也支持这种投资。

  这种投资背后的动机非常简单。央行将利率保持在超低水平,让许多国家的安全主权债券的收益率降至零。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需要有望带来长期可靠回报的投资。

  无论是在新兴市场还是在,基础设施投资显然都符合这一条件。建设公、铁、机场和能源装置的长期项目通常拥有合适的稳定回报,时间周期也与人寿保险或养老保险金的10年、20年或30年的偿付承诺相匹配。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资金上的缺口。金融危机的一个后遗症是银行不再为此类项目提供融资。现在很少有银行愿意为长期投资融资。即便是作为安排交易并提供短期过桥资金支持的对手方,银行也多有不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银行业风险偏好下降的结果,同时也缘于全球监管机构收紧了对此类资产的资本要求。

  需求是巨大的。经合组织(OECD)在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将达到50万亿美元。如何协调这些创纪录的投资需求与传统金融领域明显的供应匮乏?

  答案往往是求助于投资资金过剩的某些国家——中东地区和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和的养老金体系。

  这种做法一度很有效。拥有数十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可以直接与接触来为整个项目融资,从而不必进行复杂的结构性安排。然而事明,寻找海外资金有时也会有麻烦。由于运营方法国电力集团(EDF)和潜在的中国投资者的角力,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造价245亿英镑的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电站扩建项目的投资被搁置。

  英国的资金哪里去了?截至目前,法通保险在这个领域中的动作最大,它拿出57亿英镑投资于众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但这只是其管理资产的1%。甚至其雄心勃勃、迄今仍在寻找必要合作者的150亿英镑新投资计划,也不会竞争真正大规模的国家项目,而是聚焦于3亿英镑至5亿英镑的投资。

  对10亿英镑或50亿英镑以上的项目来说,单个的保险公司或养老基金需要合作。需要有人协调这种努力。银行投资者曾经充当过协调人,就像旧式的商业银行那样。如今在公共部门中也很少有人愿意成为承担这一的先锋。英国最为雄心勃勃的项目——伦敦横贯铁(Crossrail)——一直由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负责,这并非巧合,即便是者也承认,对于推动伦敦的改变,约翰逊是一股精力异常旺盛的力量。

  反对党工党提出的设立基础设施委员会(Infrastructure Commission)的计划听起来令人振奋。它承诺大举投资于能源、防洪和交通基础设施,听起来比英国财政部下属主要负责行政的Infrastructure UK更着眼实际。

  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将会在本周宣布预算案,这将是现任提高英国基础设施投资紧迫性的最后机会。运作得当的话,好处是巨大的,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那些渴望英国像现代化的中国那样交通发达的人来说,均是如此。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
关键词:基建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