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行业人物> 文章内容

2011注册会计师考试第三章终极冲刺(一

※发布时间:2017-9-1 16:37: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本章属于重点章。主要从企业的内部因素出发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并将企业放入SWOT分析图中对其进行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和的分析,最终制定企业战略。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1)企业内部因素的构成;(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测试条件、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及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3)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4)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分析概论与实践;(5)资源审计的五个方面;(6)价值链的驱动因素和波特的价值链理论;(7)波特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8)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9)SWOT分析的概念及作用,四个构成要素及分析方法。

  本章介绍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及基本的分析手段与分析方法,与本书第二章战略分析的外部分析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战略分析内容,共同为企业战略分析提供手段、方法和工具。本章为第六章战略控制、第七章财务战略和第八章内部控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于本章内容,需要认真把握。

  有形资源是指可见的、能用货币直接计量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包括企业的土地、厂房、生产设备、原材料等,是企业的实物资源。财务资源是企业可以用来投资或生产的资金,包括应收账款、有价证券等。不过,由于会计核算的要求,资产负债表所记录的账面价值并不能完全代表有形资源的战略价值。

  无形资源是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源,通常包括品牌、商誉、技术、专利、商标、企业文化及组织经验等。由于会计核算的原因,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并不能代表企业的全部无形资源。

  组织资源是指企业协调、配置各种资源的技能。它将企业的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整合在一起,以实现投入向产出的转换。

  【例题1多选题】乙公司是苏州一家集团企业,其主营业务为原木材料的供应,其他业务为家具制造、公园设施基建工程业务等。乙公司拥有多年加工木材的经验及大型加工场所,木材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乙公司自主品牌家具在2008年成为欧洲单一品牌家具销量之首。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判断乙公司所拥有的无形资源有( )。(2009年)

  【解析】无形资源,是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源,通常包括品牌、商誉、技术、专利、商标、企业文化及组织经验等。乙公司拥有多年加工木材的经验,说明有组织经验;同时拥有自主品牌,所以,选项B、C正确。选项A,加工场属于有形资源。选项D在题中并未提及。

  【例题2单选题】企业所拥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源属于( )。

  【解析】考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做的是资源审计。审计人员需要识别企业目前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生产能力、弹性、平衡性以及对内部的影响。

  【解析】企业资源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效因素的总和,包括资产、生产或其它作业程序、技能和知识等。企业的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以上各选项均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效因素。

  【解析】前三项没有疑问,对于选项D,企业往往会忽视关系性资源,比如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包括与或的关系。这类资源也是企业的无形资源。

  【例题单选题】( )是企业能力的构成部分,其活动能够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解析】企业的研发活动,能够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研发能力已成为保持企业竞争活力的关键因素。

  沃尔玛从建店伊始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2002-2005年在《财富》全球500强中连续4年位居榜首。沃尔玛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之道,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之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零售业的关键是顾客满意度。“天天平价”作为沃尔玛长期奉行的经营旨,也正是沃尔玛着眼于顾客的举措。这里的平价不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减价促销活动,而是长期稳定的保持商品低加价率。要低价格竞争战略的实施,关键是低成本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其前提就是要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

  进货成本是零售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在进货方面,沃尔玛采取了以下降低成本的做法:一是采取中央采购制,尽量实行统一进货。尤其是对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高知名度商品,如可口可乐、柯达胶卷等,沃尔玛一般是将一年销售的商品一次性签订采购合同。集中采购提高了企业与供应商谈判中的议价能力,有利于降低商品采购成本。二是和供应商采取合作的态度。沃尔玛除不收取供应商的任何进场费用之外,还主动为供应商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通过电脑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供应商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沃尔玛的销售和存货情况,及时安排生产和运输。供应商因效率的提高而使成本降低,沃尔玛也依靠供应链管理取得了成本优势,将从中获得的优惠让利给顾客。

  物流成本控制是衡量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零售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沃尔玛建立了强大的配送中心系统,拥有全美最大的公司卫星通讯系统和最大的公司运输车队,所有分店的电脑部和总部相连,配送中心实现全自动化运行。沃尔玛正是通过信息流对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实现了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

  沃尔玛的成本控制体现在任何细小的环节上。在沃尔玛的各线管理人员办公室里,看不到昂贵的办公用品、家具和地毯,也没有豪华的装饰。沃尔玛,职员因工外出时,需两人住一间汽车游客旅馆;商店里诸如照明设施、空调设备等出于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的考虑,也实行统一管理;公司还激励员工尽力为节省开支出谋划策,并不断励和提拔那些在损耗控制、货品陈列和商品促销有创意的员工;沃尔玛尽量减少广告费,他们认为保持“天天平价”就是最好的广告。沃尔玛的全体工作人员自上而下都要为削减成本努力,大型削减成本的措施和上百条削减成本的小技巧相辅相承,使得沃尔玛的经营成本大大低于其他同行业竞争者。正是通过这些措施沃尔玛成功地控制成本,不断培育其低成本核心竞争力,为“天天平价”提供有力。

  市场竞争的严峻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企业如不以满足顾客需要为中心将无法下去。对零售业来说,则更是如此。沃尔玛即深谙此理,将“顾客至上”排在公司目标的第一位。

  只要有关顾客利益,沃尔玛总站在顾客的一边,尽力顾客的利益。这一点反映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尤为突出。沃尔玛始终站在消费者采购代理的立场上,苛刻地挑选供应商,顽强地讨价还价,目的就是做到在商品齐全、品质有的前提下向顾客提供价格低廉的商品。

  沃尔玛的顾客关系哲学是:顾客是老板,顾客永远是对的。每个初到沃尔玛的员工都被谆谆:你不是在为主管或者经理工作,其实你和他们没有什么区别,你们共同拥有一个“老板”那就是顾客。为使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自始至终地感到愉快,沃尔玛要求其员工的服务要超越顾客的期望值:要主动把顾客带到他们找寻的商品前,而不是仅仅给顾客指一指;主动与顾客热情打招呼,询问其是否需要帮助;员工要熟悉自己部门商品的性能优点、特点和价格高低,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沃尔玛一贯重视营造良好的购物,经常在商店开展种类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如社区慈善捐助、娱乐表演、季节商品酬宾、竞技比赛、幸运抽、店内特色娱乐、特色商品展览和推介等,吸引广大的顾客。在沃尔玛,每周都进行顾客期望和反映的调查,管理人员根据收集到的顾客反馈信息即时更新商品的组合,组织采购,改进商品陈列摆放、营造舒适的购物,使顾客在沃尔玛不但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而且得到满意的全方位的购物享受。

  公司还为顾客提供“无条件退货”。在美国只要是从沃尔玛购买的商品,无任何理由,甚至没有收据,沃尔玛都无条件受理退货。高品质服务意味着顾客永远是对的。沃尔玛宁可要回一件不满意的商品,而不愿失去一位不满意的顾客。

  正是这种时刻把顾客需要放在第一位,对待顾客的优良服务品质,使沃尔玛赢得了顾客的信任,从而带来了巨大回报。

  有效的商品配送是沃尔玛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的存货周转及费用的核心。作为一种经过长期培育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系统为沃尔玛赢得了竞争优势,是沃尔玛成功的。

  1969年,沃尔玛建立了第一个配送中心。目前,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已经达到62个,为全球4000多个店铺提供配送服务,整个公司销售商品的85%由这些配送中心供应。沃尔玛完整的物流 系统不仅包括配送中心,还有更为复杂的资料输入采购系统、自动补货系统等。

  沃尔玛还拥有全美最大的公司运输车队,车队采用电脑进行车辆调速并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定位,了灵活性和为一线商店提供最好的服务,构成其供货系统的另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进货从仓库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相对于其他同业商店平均每两周补货一次,沃尔玛可分店货架平均每周补货两次。快速的送货,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储空间和费用。

  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完全实现了自动化。配送中心的每种商品都有条码,由十几公里长的传送带传送商品,由激光扫描器和电脑追踪每件商品的储存及运送情况,传送带直接将货物传送到正确的卡车上。许多商品在配送中心停留的时间总计不超过48 小时。配送中心每年处理数亿次商品,99%的订单正确无误。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效益的基础。一条供应链要做到上中下游各环节协调,必须先在各环节主体间建立和运行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系统。沃尔玛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不遗余力,它斥巨资建成了公司的电子信息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使自己在技术方面始终遥遥领先。利用先进的电子通信手段,沃尔玛可以保持商店销售与配送中心同步,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同步。沃尔玛管理手段的高度信息化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其成功功不可没。

  20世纪90年代初,沃尔玛就在公司总部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全集团的所有店铺、配送中心也与供应商建立了联系。厂商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进入沃尔玛的电脑配销系统和数据中心,直接从POS得到其供应的商品流通动态状况,如不同销售点及不同商 品的销售统计数据,沃尔玛各仓库的存货和调配状况,销售预测、电子邮件及付款通知等等,以此作为安排生产、供货和送货的依据。生产厂商和供应商都可通过这个系统查阅沃尔玛产销计划,从而实现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

  全美最大的公司卫星通信系统,随着店铺规模的扩张发挥了极大的优势。这套系统的应用,使配送中心、供应商及每一分店的每一销售点都能形成连线作业,在短短数小时内便可完成“填妥订单各分店订单汇总送出订单”的整个流程,大大提高了营业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全球4500多个店铺的销售、定货、库存情况可以随时调出。公司5500辆运输卡车,全部装备了卫星定位系统,每辆车在什么,装载什么货物,目的地是什么地方,总部一目了然。可以合理安排运量和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潜力、避免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003年,沃尔玛又宣布与IBM合作,建立全球采购和物流控制的互联网统一标准平台。这意味着Wal-Mart从传统昂贵的放 “卫星”的EDI信息交换方式改为更先进和便宜的互联网网络技术 Wal-Mart的网络系统将更加细微和发达。正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沃尔玛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最优质的服务、最快速的管理反应进行全球运作。

  沃尔玛一向强调忠诚努力的员工对公司经营成功的重要性,认为每一位员工才能每一位顾客。在沃尔玛,公司员工不被称作雇员,而称为合伙人或“同仁”。山姆认为,顾客、员工和股东都是公司的。公司要靠员工团结一致的献身工作才能成功;反过来,公司也要照顾好它的员工,让他们感到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自己是公司的一员。公司对员工利益的关心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是几条式的企业文化理论,而是有一套详细而具体的实施方案。这就是沃尔玛面对竞争能够表现得极为出色的原因。

  在沃尔玛公司里,所有的员工都受到平等对待。沃尔玛的每个员工想为企业的经营献计献策,都有机会充分表达出来。并且良好的沟通使每位员工都可以向经理表达他的看法,包括也包括不满。

  由全体员工参与的利润分享计划,任何一名加入沃尔玛一年以上并且在一年中至少工作1000小时的员工,都有资格参与公司的利润分享。该计划同时为员工提供丰厚的退休金,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雇员购股计划,让员工通过工资扣除的方式,以低于市值15% 的价格购买股票。这样80%以上的员工或借助利润分享计划或直接持有公司股票。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休戚相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伙”。

  根据“员工折扣”,员工、员工配偶及其被赡养人,在沃尔玛购物时,许多种正常价格的商品可以打10%的折扣。对于那些在沃尔玛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沃顿基金会向他们即将高中毕业的子女提供学金。

  总之,合伙关系在沃尔玛公司内部处处体现出来,它使沃尔玛凝聚为一个整体,使所有的人都团结起来,为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而不断努力。

  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扎根于顾客至上、员工满意的核心企业文化中。“天天低价”是沃尔玛对顾客长期不变的承诺。品种繁多、价廉物美的商品,方便的购物时间、免费的停车场,以及微笑、友善、热情、愉快的购物,维系了忠诚的客户群体;对员工利益的关注激励着员工满意努力地一起行动,不断创新,比竞争者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稳定、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并借助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管理这种关系,不仅了为顾客提供“天天低价”的优质产品,而且能以最快速度对顾客需求变化做出反应,从而在竞争中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基准分析法,也称作标杆分析法。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基准分析法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外部企业的持久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去的一种方法。实施基准分析法的公司必须不断对竞争对手或一流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业绩等进行评价来发现优势和不足。

  总体来说,基准分析法就是对企业所有能衡量的东西给出一个参考值,基准分析法可以是一种管理体系、学习过程,它更着重于流程的研究分析。

  科特勒解释说:“一个普通的公司和世界级的公司相比,在质量、速度和成本绩效上的差距高达10倍之多。基准分析法是寻找在公司执行任务时如何比其他公司更出色的一门艺术。”其实中国古代战略名著孙子兵法也有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基准分析法法起源于施乐公司,施乐曾是影印机的代名词,但日本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勤奋不懈地努力,在诸多方面模仿美国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操作方法。日本竞争者介入瓜分市场,从1976年到1982年之间,占有率从80%降至13%。施乐于1979年在美国率先执行基准分析法,总裁柯恩斯1982年赴日学习竞争对手,买进日本的复印机,并通过“逆向工程”,从外向内分析其零部件,并学习日本企业以TQC推动全面品管,从而在复印机上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2)通过对行业内外一流企业的基准分析,可以从任何行业中最佳的企业、公司那里得到有价值的情报,用于改进本企业的内部经营,建立起相应的赶超目标。

  (4)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基准分析,与对客户的需求作对比分析,可发现本公司的不足,从而将市场、竞争力和目标的设定结合在一起。

  (5)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基准分析,可进一步确定企业的竞争力、竞争情报、竞争决策及其相互关系,作为进行研究对比的三大基点。

  指一个组织内部不同部门、据点、分支机构的相同作业流程的相互评量比较,主要目的在于迅速解决顾客问题。以图书馆为例,比较总馆与各分馆间参考服务的作业流程,可寻找出全馆内最佳参考服务典范与解决参考服务过程中所共同的问题。图书馆内部流程标杆分析较容易搜集到丰富的资料,通常可以提供15%改善的机会,呈现图书馆问题所在的清晰图像。

  内部流程标杆分析的最大优点在于所需的资料和信息易于取得,并且获得的信息不必经过费心的翻译便可以转换到本身的部门内,故不存在资料鸿沟的问题。另外,在分化程度过高的企业内,内部流程标杆分析还可以促进事业部或部门间的沟通。内部流程标杆分析的缺点则是视野狭隘,不易找到最佳作业典范。并且学习的对象局限在组织内部很难为组织带来创新性的突破。另外,若是有内部倾轧的问题存在的话,易于造成,无法虚心求教。

  以组织同业竞争者的产品、服务、作业流程作为评量比较的标杆,试图找出自身的优势或劣势。以图书馆为例,以同性质、声誉卓著的图书馆同业为标杆,比较彼此图书采购流程的差异,进而采纳仿效对方的优点,即为竞争性流程标杆分析的做法。此种标杆分析需要充分配合的标杆伙伴,通常可以提供20%-25%的改善机会。

  除了信息极具竞争价值之外,外部竞争性流程标杆分析的另一优点与内部流程标杆分析相同,那就是企业本身与竞争对手的作法在比较上会较为容易,并且一旦需要将对手的流程转换到自身企业时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一般而言,作为学习对象的竞争对手即使采用的技术或作业方式与企业本身不尽相同,至少也极为类似。所以从对手那获得的信息可以很快的运用在本身的组织内。但竞争性流程标杆分析的最大缺点则是相关信息搜集困难。

  功能性流程标杆分析的对象不限同业,而是选择一特定功能或作业流程,针对在这个领域内已建立卓越性的机构,进行标杆分析。这种标杆分析的主要标的不是机构,而是该组织的某一项典范作业流程。以图书馆为例,为提升馆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应向以人力资源管理极享盛名的企业取经,即为一种功能性流程标杆分析。此种标杆分析经常可以引导突破性的思考,有助于创新服务与作业流程的提出。

  功能性流程标杆分析最大的优点在于协助企业去引发许多极具创意的经营点子。这种“跳脱框框”的突破性思考方式对许多观念封闭的企业来说简直是如同跳出井外的井底之蛙。来自产业截然不同的观念与作法,很容易对处于自身产业封闭下的企业造成莫大的刺激进而引发许多创新性的作法,使企业内原有的运作方式作了重大的转变。功能性流程标杆分析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容易寻求到真正的最佳作业典范。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功能性标杆管理的缺点则是在资料的搜集上可能受限于距离遥远(对方可能在不同的国家),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源来进行初级资料的搜集或是加入付费的企管顾问数据库,否则就只能透过次级资料来分析。虽然如此,由于功能性流程标杆分析可以激发组织进行创新性的突破,因此尽管实行困难,它仍然被普遍认为最具长期的报酬与效益。

  【例题1单选题】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 )。

  【解析】功能分析是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比较有效,但是它可能只能识别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核心竞争力。

  【解析】是否满足三种关键测试:它对顾客是否有价值?它与企业的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优势?它是否很难被模仿或复制?这是核心竞争力与SWOT分析中优势的本质区别所在。其他均是核心竞争力的测试条件。

  【解析】基准分析被定义为分析同行业内一流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一个连续系统的过程,其目的是发现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其优点,取长补短,根据其不足,选择突破口,从而帮助企业从竞争对手的行动中获得思和经验,冲出竞争者的包围,超越竞争对手。一个企业基准分析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

  【解析】实施基准分析的步骤:选择作为基准对象的过程,责任分配,确定潜在的合作伙伴,交流,分析,实施,评价。

  【解析】一般来说,能够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五种: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源、稀缺资源、不可被模仿的资源、不可替代的资源和持久的资源。

  【解析】虽然核心竞争力很难被识别,但也存在几种识别的方法,包括功能分析、资源分析以及过程系统分析。

  【解析】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有:企业的评价、行业内部比较、基准分析、成本驱动力和作业成本法、竞争对手的信息,以上均为正确选项。

  波特认为,企业应该按照成本最小化或者产品差异化的战略来分配资源,这是能为企业带来竞争性优势和超常利润的一般性战略。

  为顾客创造高于成本的价值是每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分析企业竞争能力时应使用的是价值指标而不是成本指标。

  推荐: